群众创作

稻田绿韵

作者:​朱秀坤

发布时间:2022-09-23 08:23:35

来源:西安晚报

芒种端午时插下的秧苗,到了炎夏酷暑已然一片青葱。行行秧苗发了棵,开始分蘖,颜色越来越翠,秆越来越壮,越来越显得生机蓬勃。若能遇上一两场甘霖泼洒,但见碧毡似的秧海间,漠漠水田飞白鹭,真如画儿一般。我曾用这样的一幅摄影作品做过电脑桌面:成排成行的青秧蔓延开去,田埂上只一座农家小茅屋,屋顶上似还覆了碧翠的南瓜藤,唯一的杂色是几朵明黄的南瓜花,更显得秧田的干净与纯粹。画面宁静而隽永,那样的翡翠色甚是养眼,令人向往与陶醉……

我喜欢那一行行青秧,鲜嫩得能掐出水来,远处是青山,是蜿蜒的村路,是寂静,是鸟鸣,是潺潺的田水声,水中有夏蝉在歌唱,还有小鱼的嬉笑,以及露珠从秧尖上滴落的叹息。如此一幅画真是美得令人心动——因为太过亲切和熟悉,庄稼人的后代谁没有见过稻田呢?连稻田上空飞过的红蜻蜓,稻叶上趴着的绿螳螂,还有秧棵间跳跃的小青蛙,水田里无声游走的菜花蛇都是我们的玩具啊。而从育苗、插秧、拔节、分蘖、扬花、吐穗,直至收割的一整个流程,我也和父辈们一样熟悉。只是如今我已有了白发,耕种一生的母亲就安眠在她劳作过的庄稼地里,想想便觉感伤。似乎自己也是一株庄稼,时常思念着乡野的风、乡间的雨,无梦的夜晚也会有露珠自心尖滑落,如星光闪烁。

阳光不那么炽烈的夏日午后,我常会到乡间田埂上散步。清风袅袅地吹,一阵阵稻禾的芬芳直扑眉宇,抬头就是瓦蓝的天,朵朵白云如放牧的羊群,视野内尽是稻秧的海洋,行行排排的稻棵像一队队英武的战士,个个抬头挺胸,昂扬向上,以最饱满的精神直立在原野上,他们在集合,在整队,在出操,风过,便一起弯腰,一起摇头,一起欢笑。一滴滴晶莹的露珠也像战士们额上的汗水无声滴落,折射出七彩的光晕,映了稻尖上的细细茸毛,与年轻的战友们一样青涩而可爱。有时风也会开玩笑,如一条青蛇“嗖喽喽”从秧海里迅速游过,瞬间稻田已复归宁静,棵棵稻禾如战士一般又挺立成队列中的严肃齐整。

有时候,看稻田里劳作的庄稼人,也是一种美。或撒肥或薅草或治虫,或劳作之余闲坐在田头小憩,映了青翠的稻田,那蓝衣那草帽还有肩头的锄、手上的桶,他们弯腰、展臂,一扬手将稗子甩上岸画出的抛物线,都是一种美。当然,一身泥水一身汗,劳动的苦与累也是看得见的,与沉甸甸的丰收一样实在。

现如今种稻不似从前了,不必手工插秧和收割,也不必打场、晒谷,全用上了机器,喷药甚至用上了无人机,倒也轻省许多,一心做好田间管理就是。闲下来下地转转、看看,抬抬手就将杂草除了。年轻人大多进城,做了一辈子农民的爷爷奶奶们,种不动了,不想种了,也会将土地流转给大户,却仍爱去田间走走,看那片田,田间的稻禾茁壮生长,如过电影一般慢慢回放一个个种田的人,还有关于庄稼的种种往昔。

他们知道,一代代庄稼人,在土地上耕耘,收获,流汗,欢笑,人去了,地还在,庄稼收了,希望还在。秋去了是冬,春远了还有夏,雨雪风霜,生生不息,一辈辈种田人换了面孔,依然在土地上演绎生命轮回的故事。

唯有稻田上空的月亮,还是旧时那一轮。


责任编辑:高佳雯

更多资讯,下载群众新闻

陕西新闻

编辑推荐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1998-2023 by www.sxdail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