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的征程上,要传承红色基因,坚持铸魂育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积极推进全学段教育。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无数革命先烈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不惜流血牺牲。要用伟大的革命精神、优良的革命传统、崇高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激发青少年灵魂深处理想信念的力量。通过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将红色基因融入学生思想教育全过程。一是在小学阶段启蒙认知,根植理想信念的种子。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萌芽期,思政教育应以生动形象、富有童趣的方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红色文化。学校应充分利用绘本、儿歌、动画等形式,生动讲述刘胡兰等英雄的事迹,举办红色主题绘画比赛、故事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真切感受红色精神。例如,将红色事迹精心编排成短剧,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沉浸式体验革命先辈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在幼小心灵中播下理想信念的种子。二是在中学阶段深化理解,坚定理想信念。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红色基因的内涵。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红色遗址等,开展研学活动,让学生近距离触摸革命历史,感受历史的厚重。同时,开设红色基因传承教育课程,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精神进行系统讲解,并通过主题班会、辩论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三是在大学阶段实践升华,担当时代使命。高校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红色文化调研、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红色基因的理解。例如,开展红色基因传承与创新项目,鼓励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创作红色文化作品,广泛传播红色文化。
打造全方位育人格局。大中小学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课程、资源、活动等多个维度协同推进,将红色基因传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以红色基因涵养青少年心灵,让红色基因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精神底色。一是构建红色教育课程体系。打破学科界限,按照“教材知识点选取+典型案例史实性叙事+多媒体直观性体验”的模式,将红色基因融入各学科课程。在语文、历史等课程中,深入挖掘理想信仰、革命精神、优良传统资源,通过课文讲解、历史事件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红色历史,感受红色基因。在理工科课程中,结合科学家的爱国事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同时,开发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特色课程,形成系统的红色课程体系。二是整合利用校内外资源。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建设红色文化展览馆、文化长廊等,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让校园处处洋溢着红色的气息。同时,加强与校外红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等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拓宽红色教育渠道。此外,借助互联网平台,整合红色资源,开发线上红色课程、虚拟展馆等,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三是创新教育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组织红色文化社团,开展红色文化讲座、红色文艺演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深入了解红色文化。鼓励学生参与红色文化宣传,通过新媒体平台创作红色文化作品,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让红色文化在校园中绽放光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线上通过建设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库和移动应用程序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学习渠道。例如,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历史场景,仿佛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开展红色文化知识竞赛、主题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
凝聚全社会教育合力。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发力,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是学校主导,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学校要将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科学的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规划路径。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教研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同时,建立健全红色教育评价机制,将红色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确保红色教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是家庭配合,营造家庭红色教育良好氛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要讲述红色故事,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家长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红色教育活动,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孩子的情怀,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三是社会支持,优化红色教育环境。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红色教育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和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为红色教育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红色教育,企业可以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媒体要加大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传承红色基因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更多资讯,下载群众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