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以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王莎

发布时间:2025-05-23 15:56:56

来源:群众新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是确立文化主体性的重要基础。陕西是一片红色沃土,蕴含丰富的红色资源。由于革命历史原因,很多红色资源处于广袤的乡村地区。据统计,陕西目前有影响的红色资源共有486处,其中39处红色旅游景区已进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涉及红色文化的A级旅游景区有70多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工程,必将推动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

深挖本土红色资源,提升基层党建水平。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的战斗堡垒,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心骨”。红色文化中关于党的基层建设、政府治理和群众动员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为基层党建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指导。一是要充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的价值,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思想觉悟。通过各类基层党建活动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如在基层党组织内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从而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二是以红色精神为指引,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养成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提高文化服务效能。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加强乡贤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建设工作,有助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乡村文化建设模式,推进乡村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近年来,陕西乡村地区在红色文化的引领下,积极提升基层的服务意识,整合本地各类优质文化资源,在民俗文化传承、康养文化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如建立红色文化广场、民俗文化活动团体、传统文化传承项目等。二是要增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在具备条件的区域,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流程予以优化。通过推动智能化识别、网络化办理以及实时化的在线服务对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乡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效能。一方面,扩大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与文化服务站点的覆盖范围,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数字化转型,促进线上线下的融合与互动;另一方面,运用数字化技术整合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率。

壮大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要用好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实施人才培育工程,推动红色文化保护者、民间手工艺人的发展,尤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要足够重视,给予经费、技能培训、场地等方面的支持,确保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二是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红色基因传承人。2025年3月,第一期陕西高校学生骨干培训班在延安举办。该培训以红色研学形式进行。这既是让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洗礼,也是鼓舞青年担当时代使命的思想动员。通过培训,高校学生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锻造硬脊梁、铁肩膀和赤子心,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知行合一的奋斗者、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活动通过搜集整理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事迹资料,深挖“红色富矿”,以红色教育带动乡村振兴。

数字赋能文旅产业,打造特色红色旅游。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旅游产业对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一是把红色旅游与本地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让游客在参观红色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了解当地的特色产业、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在此过程中,要牢固夯实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创新发展理念,打造特色旅游项目。比如,把红色遗迹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扩大宣传力度,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同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的价值,做到“有址可看、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二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把陕西红色文化推送到线上媒体,让终端客户实时学习革命历史、感悟革命精神。近年来,陕西借助在5G领域的技术优势,打造了全国首个基于5G网络的“互联网+革命文物”教育平台,全景式、立体化展示革命文化。利用动漫、游戏、VR、AR、AI等新形式、新技术,对革命文物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提供革命文物全息欣赏、虚拟触摸和历史事件沉浸式体验,创新革命文化传播方式。

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红色美丽乡村。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依托。一是要利用本土独特、丰厚的红色资源优势,重点建设一些红色美丽村庄,既让乡村充满绿色生态气息,又富含红色文化氛围。把健全基层治理机制、改善村容村貌相结合,确保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见实效。丹凤县竹林关镇竹林关村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强化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大力发展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奋力争创“全国美丽乡村”。二是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展现乡村特色和优势,深挖每一处红色资源背后的感人故事和先烈事迹,充分运用乡村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特色,让乡村文化产业富有活力。目前,陕西一些红色资源丰富的乡村地区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出台了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深挖本地特色文化资源,规划建立和修缮红色广场、烈士故居、烈士陵园、红色教学基地等,并鼓励当地村民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决策、监督中,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张倩

更多资讯,下载群众新闻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2-2025 by www.sxdail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