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19日下午来到云南丽江古城,沿着石板路边走边看。当地居民和沿途游客十分热情地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不时停下脚步同大家亲切交流。习近平说,这里的文化、风光、民俗都非常吸引人,文旅融合促进了经济发展。文旅产业要走一条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希望你们的生活幸福安康,就像纳西族的大姓“和”姓一样,和和美美。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旅游既是拉动内需、繁荣市场、扩大就业的重要内容,也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尔滨”再次点燃冰雪热情,地方美食轮番“出圈”,泉州簪花引爆民俗热……过去的2024年,国内出游56.2亿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突破5.75万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14.8%和17.1%,文旅融合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是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2025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既有利于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创新旅游业态,也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生活品质的有效路径。事实上,当前“旅行+演艺”“旅行+看展”“旅行+刷博物馆”等红红火火,国风汉服、围炉煮茶、音乐雅集等活动也都人气兴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好用活本地区的各类文旅资源,在让文旅产业迈上发展“快车道”的同时,也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动能。
做好特色文章,释放文旅发展潜力。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旅游消费发展态势良好,增长速度较快,新业态新亮点不断涌现。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其文化资源富集、基础雄厚,正在加快转化为旅游资源。比如,一些地方多措并举,在特色上做文章,持续打造集研学、观光、餐饮、住宿、康养为一体的精品民宿,让游客住进蒙古包、品酸奶、吃莜面,充分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这在提升旅游业文化品位的同时,也有助于丰富现有旅游体系,释放“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对当地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国有14亿多人口,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在消费升级趋势作用下文旅行业消费潜力巨大。当前,如何实现融合创新发展也已经成为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从实际情况出发,可以考虑将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景区景点,把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旅游的线路设计、展陈展示、讲解体验。用好文旅融合这个重要抓手,下大气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更广范围、更高水平深度融合,积极培育人们喜闻乐见的新产品,走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文旅融合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秦平)
更多资讯,下载群众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