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

小城更新 让生活更美好——宜君县持续提升城市品质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1-09 08:39:54

来源:群众新闻

宜君县宜阳北街停车场项目(资料照片)。 记者 赵杨博 摄

1月6日,宜君县居民武进荣在家门口晒太阳,惬意自在。曾经,武进荣家门口的巷道杂草丛生、路面坑洼,影响着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这多亏县上实施的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如今,柏油路铺好了,路灯也安了,家门口还有了小广场。”武进荣激动地说。

2024年以来,宜君县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从基础设施补短板到公共服务提档升级,着力在细微之处改善城市品质,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同时,该县还瞄准民生热点、回应民生痛点,努力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更高。

城市空间“蝶变焕新”

清晨,记者在宜君县宜阳北街停车场建设项目现场看到,新改建的运动场已投入使用,一群身着校服的学生在跑步。

“这个运动场因建设时间太久,地面开始老化起皮。我们在综合研判改造提升时还发现,该区域街道狭窄,周边办公场所多,停车难问题突出。”宜阳北街停车场项目负责人和明明说,“必须想办法缓解土地供应紧张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之间的矛盾。”

向地下要空间。2024年4月,宜阳北街停车场建设项目开工,新建地下2层停车库1座,设置停车位377个,安装充电桩38个,将项目打造成集停车、体育运动、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民生工程。

“我们让一层空间变三层,提高城市空间的综合利用率,不仅改造了旧运动场,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锻炼的好去处,还在停车场负一层东北角划分区域用于宜君县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切实提升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有效解决周边停车难问题。”和明明说。

近年来,宜君县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实施路网改造、县城亮化、智慧停车等项目,县城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实现了雨污分流、强弱电入地,解决了县城“蜘蛛网”问题。背街小巷、口袋公园的改造建设,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民生短板加速补齐

2024年7月,搬至新院区的宜君县中医医院全面开诊。全新的就诊环境、便捷的服务流程、特色的装修风格、合理的空间布局,让就诊患者获得全新的就医体验。

宜君县中医医院迁建(一期)项目是该县的重点项目及民生工程,于2021年2月动工。新建的宜君县中医医院有床位200张,开设针灸推拿科、内科、肛肠科等11个临床科室及3个医技科室。宜君县加强与上级医疗机构的合作,定期邀请专家来坐诊,并对医护人员进行现场教学。

随着城市更新加速,宜君县加速补齐民生短板,持续完善公共设施建设。

在宜君县高级中学,崭新的学生宿舍楼拔地而起。作为宜君县政府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的宜君县高级中学学生宿舍综合楼建设项目,于2024年9月完工投入使用,新增学生宿舍60间,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城市面貌越来越新了,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方便了。”宜君县景文小区居民张明说。

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如今,宜阳社区居民王红梅,每天都会到宜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锻炼身体、休闲娱乐。

宜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设有棋牌室、书画室、阅览室、文娱室、康复理疗室、理发室等。

宜阳社区党委书记蒋婉蓉说:“社区每天会派2名工作人员照看老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投入使用以来,有效解决了老人茶余饭后休闲娱乐、聊天陪伴等问题,一站式服务提升了辖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在宜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幸福食堂,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心情愉悦。这里的饭菜按照低于市场价的标准收费,为老人提供实惠的餐饮服务。

幸福食堂开业后,85岁的郭贵海老人每天都按时到这里吃饭。他说:“以前一个人在家,吃饭总是凑合。现在,在幸福食堂,不仅能吃到热乎的饭菜,还能和老朋友聊天,生活更有滋味。”

宜阳街道党委书记沈守成表示,社区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与向往。宜阳街道城市社区将努力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以“微治理”撬动“大幸福”。(记者 赵杨博 通讯员 田亚南)

责任编辑:同海怡

更多资讯,下载群众新闻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2-2025 by www.sxdail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