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弘扬春节文化、促进消费拉动经济、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文化和旅游部自1月7日至3月1日,统筹开展2025年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这次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聚焦“欢欢喜喜过大年”主题,围绕惠民文艺演出、公共文化服务、非遗体验展示、文化娱乐活动、旅游休闲消费、文博展览展出、对外文化交流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文化迎春 艺术为民”“春到万家”“非遗贺新春”“旅游迎春 休闲过年”“惠企乐民 欢度新春”“文博馆里过大年”“欢乐春节”七大板块27项主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造百姓新春文化大联欢。
世界共同欢庆,环球共话此时。活动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契机,旨在加强春节文化研究阐释、传承弘扬、海外推广,丰富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2006年,春节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随着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范围的日趋扩大,春节在全球的影响力也日益提升。目前,世界上有近20个国家将农历新年定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去年第78届联大还将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传承文明理念,承载共同价值。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是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日子,寄寓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寄托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在世代传承中,该遗产项目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赋予持久的精神力量,在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世界舞台上促进着文明间的交流交往交融。
加强非遗保护,完善保护体系。我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多年来,通过持续实践,我国已形成既符合自身国情、又与国际衔接,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体系。近年来,一大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遗项目得到有效保护。并积极推进非遗相关立法,为非遗保护传承提供有力法治保障。通过建立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完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推进区域性整体保护,以及加快传承体验设施建设,我国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日益健全,传播普及水平不断提升,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讲好文化故事,深化交流互鉴。春节申遗成功,有助于弘扬和平、发展等全人类共同价值,彰显非遗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将继续统筹运用多种方式,精准施策,不断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活力。我们将不断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申报和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的非遗项目,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我们期待携手各方,以非遗为桥梁和纽带,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为促进世界文明多样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更多资讯,下载群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