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和推进产教融合的先锋队,因与市场、生产力有天然亲近关系,正在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的力量。新征程上,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担当科学技术创新、人力资本跃升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使命,在实践中构建多元开放的育人格局,加快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模式,以高质量职业教育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使命担当
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劳动者,要求职业教育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一是要推进战略性调整,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国家发展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供给与实体经济发展的高效对接。二是要培养面向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全面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跨领域协作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要打破传统教育固化、单向度的思维模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建立更加灵活开放的育人格局,促进学习者持续学习和全面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技术环境,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人才红利”驱动力量。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要求职业教育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体现出最终价值。普通高校的一些科研工作者习惯从文献中寻找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造成研究工作与生产实际需求脱节、研究成果找不到应用场景。与科研工作者相比,技术工人的理论分析可能不够深入,但更了解企业需求。对此,职业院校要与企业协同创新,通过供给知识、技术、技能、资源,围绕急需的关键技术难题和技术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职业教育提升产教融合水平。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职业院校要面向产业办学,以产教融合为重要抓手,努力把人文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要不断升级改造已有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将其打造为汇聚新资源、新要素、高素质、高智力的引领性平台,成为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主阵地,引导和推动产教融合向着引领性强、竞争力高的生产力汇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进路
构建职业教育多元开放的育人格局,提高人才适配质量。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高精尖缺”科技人才,还要有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职业院校要把立德树人和弘扬工匠精神的育人导向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主动加强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行业标准对接、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符合学科交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学历+技能”复合型人才,突出人才培养的职业性维度。要特别注重对数智人才的培育,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智力支撑,为新质生产力的持续涌现和快速发展注入人才动力。要与政府部门携手建立区域产业人才需求预测与发布机制,建设人才供需大数据平台,及时反映行业人才需求与供给匹配度变化情况,为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提供参考。要切实保证专业建设质量,夯实职业教育新基建,更新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夯实科技创新基础。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职业教育在实践中要以科技创新赋能自身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方面,坚持科技创新理念,推动创新文化重塑。相关政府部门应强化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宏观理念,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着力营造有利的创新文化环境。职业院校要健全科研管理模式,鼓励职业教育的首创精神和科研竞合机制,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文化氛围;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丰富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类型,探索专业硕士建设,提升技术技能科研人才的供给质量,促成职业教育内部一体化。另一方面,围绕国家现代化战略目标,激发创新动力。职业院校应主动寻求与科研院校、龙头企业合作,加强技术开发、设计和推广,强化学生科研素养,让技术创业成为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新突破。要构建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专业体系,以学生熟练掌握技术技能为基础,强化学生对技术的优化和技能的提升,形成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增强载体承接能力。深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要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载体功能。一是发挥院校和企业创新双主体作用,搭建承接实体。行业企业是产教融合的主体之一。在与职业教育协同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需要培育科技型企业为代表的经营主体。具体来说,要将载体建设与产教融合“两翼”建设互联互通,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使各类载体向“两翼”聚集,探索在“大融合”系统思维指导下构建高水平产教融合服务体系。二是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提升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本质上是将教育供给与生产力发展需求相对接的过程,但这种关系不是自动形成的,需要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和社会多元参与,通过政策引导、激励机制等方式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形成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运行机制。三是对接区域,关注新兴和未来产业,发挥载体引领功能。产教融合共同体应在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将眼光瞄准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对接国家重大经济发展战略,针对“卡脖子”问题和重大产业场景,加强企业和院校的研发力度,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更多资讯,下载群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