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秦平

【地评线】秦平:坚定文化自信,让历史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彩

作者:秦平

发布时间:2022-09-21 12:36:03

来源:群众新闻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开启新篇章,深入参与全球人文治理迈上新台阶,服务国内教育、科学、文化、信息传播等领域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相关数据显示,10年来,我国新增15项世界遗产,6个项目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名册,6项文献遗产列入《世界记忆名录》,15处地质公园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5个生物圈保护区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历史文化以各种方式保留在城乡各地,沉淀为独特的记忆和标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经历五千年沧桑变幻却始终一脉相承,与数量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密切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保护与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合理利用进一步拓展、交流合作进一步密切。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文物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就被设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自2017年起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规范性文件出台,都让守护精神根脉底气十足。

历史文化遗产合理利用进一步拓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仅需要维持保护原貌,也需要做好合理利用。比如,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就持续推动文化与科技的充分融合,把博物馆搬上“云端”,将藏品数字化,进一步激发了受众的文化创造力。通过“互联网+文物文创产品”“互联网+文物素材创新”“互联网+文物动漫游戏”等形式,一些历史文化遗产正在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滋养着追梦路上14亿多中华儿女心灵。

历史文化遗产交流合作进一步密切。“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除积极申报世界遗产外,中国还不断拓展文化遗产领域内各种形式的对外交流合作。比如,北京国际摄影周自2020年开始,每年持续举办“文化与自然遗产”专题展览,促进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交流与传播。一系列措施向世界人民生动讲述了古代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展现了当代中国的活力与自信,也让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动能强劲。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10年来我国新增15项世界遗产,这在折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效的同时,也鞭策着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文化遗产的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在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的同时,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也将越筑越牢。(秦平

责任编辑:王皓 车孟莹

更多资讯,下载群众新闻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1998-2023 by www.sxdail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